一度被認為是“精英青年俱樂部”的青聯組織如今正悄悄進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2月15日,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場由團上海市委、上海市青聯、上海市青企協發起的公益拍賣會,吸引了社會各界近千人參與。拍賣會現場,由上海市青聯委員義捐的32件拍品,拍出了914.8萬元的高價。
  與以往愛心拍賣、愛心捐贈的服務對象多為“困難青少年群體”不同,本次拍賣所得,將作為“上海青少年公益專項基金”的啟動資金。這筆錢,將專門用於扶持青年公益事業和青少年發展。
  團上海市委書記夏科家在拍賣會上作了關於“給年輕人更多機會”的主題演講。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上海團組織正嘗試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為每一名年輕人創造更多平等發展的機會”。
  上海市青聯去年的換屆中,一大批來自新興產業、青年社會組織、農業戰線的優秀青年應邀走進青聯大家庭。數據顯示,新一屆青聯委員中,有188人來自創新創業產業,占總人數的29.3%,另有36人來自青年自組織社團,此外還有一線青工和農民工代表入選青聯。
  “除了傳統的成功人士、青年精英外,那些出身草根、正在崗位上成長奮鬥的年輕人,我們也在關註。”團上海市委副書記徐彬說。
  為“出身底層”的優秀青年提供上升通道
  中國社科院一份名為《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的研究報告曾引起團上海市委的註意,這份報告指出,父輩具有社會資本的那些人較一般人更容易成為“幹部”。上述現象具體表現為,社會底層出身的大學生再也難以像十幾年前那樣單憑自己的艱苦奮鬥取得成功,“家庭出身”、“父輩資本”成為擋在其“上升通道”中的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曾說過,“讓青年生活有更美好憧憬,意味著讓每一個青年都能得到更多機會。”這種機會,在2013年12月上海市青聯換屆時,“掉”到了橋弔司機張彥的頭上。
  能夠加入青聯,是令“普通工人”張彥最驚訝的一件事兒。“聽說過青聯,但以前總覺得跟自己沒關係。”張彥是個典型的“工二代”,和他一樣,他的父母也都是集裝箱碼頭上的普通工人。
  與他一起“意外”進入青聯組織的,還有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加工部部件作業區班組長、“新上海人”洪剛等20人。
  儘管當事人都有“天上掉餡餅”的感受,但對團上海市委來說,這塊“餡餅”分給誰,其實是早有計劃的。
  “事實上,我們很早就關註到張彥了,他在世界級橋弔競賽中8次破紀錄,但當時沒法把他納入青聯。”徐彬全程參與了最近那次青聯換屆,他告訴記者,為了將張彥、洪剛這一批“出身底層”的優秀青年納入青聯組織,上海市青聯專門設置了“新社會階層”這一特殊的界別。
  在這個界別中,很多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的青年自組織負責人也被納入進來。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的“青聯委員服務日”以及平時的青聯主題活動,團上海市委都會考慮到上述兩種類型“新委員”的需要,量身打造一些互動項目。
  此外,一大批年輕的“小微企業家”也成為上海市青聯的“粉絲”。長寧區華陽街道創業園區舉辦的一次“青聯委員服務小微企業”活動,吸引了來自虹口、靜安、閘北等其他區縣的創業青年來“蹭服務”。提供服務的“專家”全部是上海市青聯委員,有民商法律師、銀行小微貸款部負責人、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負責人、專業稅務師等。
  “他們中很多人完全不懂國家給的創業優惠政策,個別知道政策的,也覺得麻煩,懶得去申請。”每次為“小微”服務,上海市青聯委員、新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傅平都盡心儘力,不嫌麻煩,“他們要補的知識太多了,一場活動中某一方面的知識常常要重覆N遍。”
  根據團上海市委的下一步規劃,以青聯委員為主的志願者隊伍名單將向全體小微創業者公佈。創業青年需要咨詢,可自查數據庫,直接與提供對應服務的志願者聯繫。
  青年精英參與公益,不玩“小圈子”
  與傅平一樣,不少上海市青聯委員如今都在積极參与團上海市委組織的各類公益、志願服務項目。他們有人利用自身專長為有需要的普通青年服務,有人為“沒背景”的大學生長期提供實習機會,有人為青年自組織活動提供場地和贊助,還有人不僅自己做公益為青少年服務,還組織身邊的企業家朋友一起參與。
  上海市青聯委員、拙樸投資管理中心創始合伙人邵楠就是一個熱心人。4年前,他與另外兩名青聯委員發起了一項名為“盡我所能”的公益活動,專項對口資助遼寧懷仁一中的優秀中學生。
  今年,已有50多名企業家報名參與這項活動。其中,有的是青聯委員,也有的是青聯委員身邊的朋友。據邵楠介紹,參與“盡我所能”項目的青年企業家每年都會有“變化”,但帶頭的幾個青聯委員一般不會變。
  “青聯委員的榮、責是相關聯的,我們不玩‘小圈子’。”4年公益做下來,邵楠發現,“公益”是讓青聯委員起到“燎原”作用的最佳途徑。如今,他的“盡我所能”項目因參與人數逐年增加,正在開發除懷仁一中外的其他受助學校。
  “參與公益”也是團上海市委為各界青聯委員設計的一項最主要的互動項目。除“青聯委員服務小微企業”活動外,還有青年醫學專家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剛剛結束的公益拍賣會,也是青聯組織支持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的典型案例。
  5年來,團上海市委通過青聯組織,已累計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7500多個就業崗位,向1000餘個家庭贈送小藥箱和健康書籍,為群眾義診近4000人次,捐款捐物5000餘萬元。
  為草根青年創造平等、共同成長的機會
  團上海市委的一項調研發現,在“成長成才”方面,上海青年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夠得到“縱向流動的上升渠道,橫向交流的鍛煉平臺”,此外,崗位成才的發展機會也是青年的重要需求。
  為此,團上海市委、上海市青聯把為更多青年搭建崗位成長、建工立業的平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每個月,上海市青聯委員、上海朗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平凡都會收到楊浦區政府發來的各類科技論壇、研討會等的活動信息,好幾次,他都派員工前去參加,看看有什麼投資、合作的機會。
  平凡是在上海市青聯一次“走進區縣”活動中瞭解楊浦的,“原來以為楊浦區就是高教區,沒想到那裡還有產業園,更沒想到的是,政府部門會有那麼強的服務意識”。平凡是東北人,從小就在海外留學,他在上海創業,沒有任何背景、優勢可言,“本以為會很難,尤其在政府溝通方面”。
  說到自己在上海的發展,平凡用了一連串的“沒想到”來形容,而所有“沒想到”的前提,都是基於上海市青聯的“人性化”服務,“它知道我們這些小企業家缺什麼,根據我們的實際需求,給我們設計活動和創造條件”。
  這種“人性化”服務到了青年社會組織那裡,顯得尤為重要。
  2月15日,專為在滬務工人員留守子女服務的向陽花公益社負責人孫冰把貴州遵義留守姐妹花石南(化名)、石北(化名)的故事搬到了公益拍賣會現場。
  “爸爸媽媽,希望你們快點回來,我們想你們。”這對小姐妹4年未與父母相見的故事,感動了現場很多人,好幾個青聯委員主動給孫冰遞上名片,並表示“以後有需要可以找我”。
  加入團上海市委“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以來,這樣的機會,孫冰有過許多次。“每次都是在團市委這個平臺上,接觸到捐助方。”孫冰說,“留守兒童來滬與父母團聚”項目特別費錢,例如石家姐妹來滬這件事,僅姐妹倆來回機票就要花費4000餘元,“要想把規模做大,只能靠愛心企業贊助。”
  自從與團上海市委建立聯繫,向陽花公益社迅速成長。“說實話,我們這種草根公益組織,發展成什麼樣基本沒人過問。團上海市委是個例外。”孫冰告訴記者,不管公益社今後發展成什麼樣,自己都會盡全力支持團組織的各項活動。
  據瞭解,公益拍賣會上募集的一部分資金,可能會以“購買項目”的形式投入到向陽花“留守兒童來滬與父母團聚”項目中,“經費未必很多,但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原標題:上海青聯:步入轉型升級快車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olsyy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